建寧:注重特色興產業 加快發展后勁足
立秋時節,閩江源頭生機勃發。行走于建寧大地,蓮葉荷田田,金色稻浪翻滾,人間煙火氣處處可見。今年以來,建寧縣深化拓展“三爭”行動,加快推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蓮鄉處處迸發新活力。
“五千年的風和雨啊,藏了多少夢……”8月16日晚,在建寧縣冰沙夜市,由濉溪鎮組織的“村村有故事 周周有驚喜”高峰村特色鄉村文化表演精彩上演。
6月9日,建寧縣“冰爽蓮鄉·煙火濉溪”冰沙夜市啟幕,綿延幾百米的濉溪河畔,匯聚了各色美食、手作小物、創意攤位,猶如一幅五彩斑斕的畫卷,人頭攢動、摩肩接踵,到處散發著人間煙火。
政府搭臺,村民唱戲。從7月19日至8月底,濉溪鎮積極開展“村村有故事 周周有驚喜”活動,10個建制村輪番上陣,每周六、周日晚準時“開秀”。
這個活動是濉溪鎮深入推進鄉村文化振興的創新實踐。為打破鄉村活動單一模式,該鎮以“村村有故事”為脈絡,讓各村輪流“當家”,融合文化展演、產業推介、知識科普與冰沙夜市等消費場景,既激活鄉村文化活力、搭建村民展示平臺,又以消費新業態聚人氣、促增收,助力鄉村文化活起來、產業興起來、錢包鼓起來,著力發展“夜經濟”。
“夜經濟”點燃建寧夏日新活力,產業發展帶領百姓增收致富。眼下,“中國建蓮之鄉”建寧縣,正迎來采蓮時節。家住濉溪鎮圳頭村的種蓮大戶謝炳賢夫婦,每天早上6點左右就來到蓮田。
一個麻袋、一雙長靴、一個小竹簍,謝炳賢熟練地撥開蓮葉,走進比人還高的蓮海中。不一會兒,小竹簍里就裝滿了蓮蓬。
“由于種植周期短、產值高、變現快,蓮子成為建寧農戶種植的首選?!敝x炳賢說,在當地,每年春分后栽種藕苗,七月下旬蓮子成熟,七月至九月分批采收加工,到秋分采收結束,共可采17茬。
蓮產業一直都是建寧縣百姓增收的重要產業之一。建寧縣蓮籽科學研究所推廣研究員魏英輝介紹,目前,建寧全縣種蓮面積穩定在5萬畝左右,年產通心白蓮4000多噸,2024年建蓮全產業鏈產值達27億元,帶動農民增收超1億元。
不僅是建蓮,如今制種也成為了建寧的響亮頭牌。建寧是國家級制種基地超級大縣。全國每十粒雜交水稻種子就有一粒來自于此,形成“北張掖、南建寧”兩大主要農作物種子生產格局。2024年,全縣雜交水稻制種面積約16萬畝,產量達3.72萬噸,實現總產值22.32億元。
蓮子、種子是建寧“五子”的典型代表。從“五子登科”到“五子興旺”,眼下,建寧縣著力抓好一個百億元的特色產業全產業鏈。據了解,2024年,建寧縣以“五子”為主的優勢特色產業全產業鏈總產值達113.85億元,比增2.73%。
同時,構建以種子、蓮子、梨子、桃子、無患子和農林機械裝備制造、農副產品加工、電商、文旅等“五子四業”為主的現代農業產業鏈,推動一產向二產、三產延伸,以產業發展帶動經濟社會發展和百姓增收。
掃一掃在手機上查看當前頁面


閩公網安備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