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寧:“三送”活動,服務群眾潤民心

日期:2022-08-12 08:13 來源:建寧縣政府辦
| | | |

  宣講形勢政策、涵育文明鄉風、普及農技知識、服務群眾需求.....去年以來,由建寧縣委宣傳部、縣委文明辦、縣文旅局聯合組織有關部門和鄉(鎮)組成的實踐服務隊,深入全縣鄉村(社區),開展“送理論、送文化、送文明”實踐活動(以下簡稱“三送”實踐活動),把舞臺搭到村頭,把理論知識送到田間地頭,把健康、快樂送到群眾心頭。

  送理論,貼近群眾生活。近年來,建寧縣組建了“福源福語”宣講團、理論政策宣講志愿服務隊等各類宣講團體,充分利用鎮、村兩級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等陣地資源,與群眾面對面、零距離開展理論宣講活動,努力使理論宣講“飛入尋常百姓家”。

  紅色故事宣講《紅崖》、微宣講《小山村里的感恩亭》……通過組織宣講員深入鄉村、學校等地開展“微黨課”,并錄制成視頻,上傳至移動新聞網,干部群眾可隨時“看單下菜”。

  村部大樹下、小賣部門口、古村長廊里,哪里有群眾聚集休憩,哪里就有老黨員、離退休干部的身影,他們走村入戶,用一張嘴,講出一個個生動的故事,解答村民的疑問,在輕松接地氣的氛圍中話家常、講理論,把政策理論送到群眾心坎上。

  “‘三句半’方言快板編排得很好,不但讓我知道了很多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的內容,也讓我對農村的發展更有信心了?!甭犕挈h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三句半”方言快板宣講,客坊鄉村民李先生贊不絕口。建寧縣委宣傳部積極鼓勵文藝志愿者加大創新力度,結合國家時事熱點,編排新穎的宣講節目,以用鄉親們聽的懂的“語言”,講好思政理論課、講好黨的故事。

  送文化,演繹精彩文藝活動?;顒忧?,縣文化館、各鄉(鎮)、村(社區)文藝志愿者,結合當地文化特色,組織創作、編排自家門口的特色節目,同時精心安排演出時間地點,滿足群眾需求。

  建寧縣溪源鄉的大嶺村,是武夷山脈中的高山小村,幾十戶人家錯落有致地聚居在一個山坳里。每年農歷十一月初一,是村里的“糯糍節”,在這一天,家人不論在何處,都會趕回相聚,家家戶戶打糯糍、跳儺舞,喜迎賓客,祈求風調雨順,無病無災,來年還是大豐收。

  當現代文化大餐與當地傳統民俗“糯糍節”相遇,將“三送”實踐活動與“糯糍節”民俗活動相結合,上演精彩的歌舞《建寧山水情》、傳統儺舞等文藝節目,穿插黨的理論知識有獎知識問答,采用“互聯網+直播”的方式,實現線上同步發布,精彩紛呈的節目贏得現場觀眾陣陣熱烈的掌聲,收獲數萬網友點贊。

  “太好看了!看得我都舍不得走了?!毕脆l大嶺村村民陳大爺從開場看到結束還意猶未盡,他希望今后多開展這樣的活動,讓他們這樣常年不出村的老人家,也能欣賞到高水平的文化演出,用文化為鄉村振興“鑄魂”。

  送文明,移風易俗惠民生。多年如一日悉心照料家中老人的道德模范林麗華講述親身經歷......在“三送”實踐活動現場,一些由鄉風文明建設活動評選出的“好媳婦、好婆婆、文明家庭”事跡吸引了大家駐足熱議,用榜樣的力量,營造學模范、做模范、講文明、樹新風的良好氛圍。

  活動現場,還有各類圖文并茂的專題展覽和綜合展覽,展現經濟建設、城市發展、生態環境、鄉村振興等方面所取得的豐碩成果,來自多個成員單位的10余名醫療人員和農技專家等工作人員,現場開展農技咨詢、科普展覽、醫療義診、普法宣傳等服務活動,讓村民在歡快的氣氛中學到了實用的生活知識……

  同時,結合行業特色和實際需求,邀請一批扎根鄉村的致富能手,講述致富故事,傳授建蓮、水稻、黃桃、油茶等種植技術和電商發展經驗,增強產業發展信心,用實實在在的便民利民服務為群眾送去實惠。

  “去年3月5日至今,‘三送’實踐活動開展了40余場,20余場進行線上直播,累計傳播量超千萬人次。”建寧縣委宣傳部相關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作為助力鄉村文化振興、深化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長久之策,“三送”實踐活動將會持續開展,把先進思想和文化傳播到鄉村,讓現代科技和服務根植在鄉村,并形成聲勢、打造品牌,推動城鄉精神文明融合發展,讓廣大群眾在鄉村振興中,擁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

掃一掃在手機上查看當前頁面

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