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寧:“四舉措”微探索 推進法治建設提質增效

日期:2022-06-29 19:59 來源:建寧縣政府辦
| | | |

  近年來,建寧縣司法局立足問題導向、需求導向在縣域社會治理領域進行微探索,推進法治建設提質增效。

  機制創新重長效

  在多個領域取得亮點成效,形成長效機制。一是提煉總結了“邊界楓橋”工作經驗,建立完善省際毗鄰地區“五聯工作機制”,獲得省領導批示肯定;二是設崗定責引領“三轉”,創設“法律明白人”培育的建寧樣本,通過抓示范,以點帶面,補齊法律服務鄉村振興短板,得到人民日報、新福建等多個媒體平臺廣泛報道;三是創設安置幫教“五項機制”,強化對安置幫教對象的全方位關注、幫教、救助、服務。

  除此之外,建寧縣司法局各股室、基層所在本職工作之上正進一步探索創新。溪口所與黃坊所正在創建“種業法律明白人”新模式;均口所在打造閩江源頭“綠色楓橋”方面積極探索;黃埠所將安置幫教“三融”機制打造成一所一品牌;社區矯正管理局正在積極發揮“三位一體”力量對社區矯正對象進行全方位教育幫扶……

  

 

  科技賦能解難題

  一是依托建寧縣公共法律服務共治中心成功打造了司法行政“云調解”平臺,并延伸至各鄉(鎮)司法所建立了智能高效、城鄉互聯的“智慧調解網”,借助該平臺調處跨界糾紛33起,遠程解決疫情防控常態化社會背景下的息紛止爭;二是對于社矯對象的管控,除了通過“在矯通”APP每日監管,還借助福建健康碼、行程碼、微信APP實現遠程實時聯系、位置確認等功能,有效防止監管對象在疫情期間脫漏管,實現防疫、維穩兩不誤。

  前端發力除隱患

  管控安全“防”意外紛爭。組織開展安全生產法、勞動法等主題的普法宣傳活動進企業,提高工人安全生產及維權意識;組織律師、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向企業釋明安全生產主體責任以及違反規定導致的后果,防止意外發生導致糾紛惡化。

  

 

  依法行政“限”侵權隱患。加強行政執法監督,規范性文件審查13個,辦理行政復議案件6件,其中駁回1件,不予受理3件,正在辦理1件,有效防止侵害公民合法權益的行政行為發生。

  和諧鄉里“減”鄰里摩擦。組織各鄉(鎮)婦聯主席、村(社區)婦聯主任參與婚姻家庭矛盾化解培訓,提高調解技巧。以鄰里糾紛、婚姻家庭糾紛等民事糾紛預防化解為重點,抓早抓小,前端調處。目前調處鄰里、婚姻家庭糾紛572件。

  打防結合“控”傷害善后。開展防電信網絡詐騙——守護老人“錢袋子”、法潤童心——預防青少年犯罪和民法典、法律援助法等普法宣傳活動1400余人次,有效減少違法犯罪的發生。

  法治營商“降”信用風險。開展“企業日”法治體檢,防范疫情和經濟下行導致的違約失信風險,出臺《優化法治營商環境行動方案》《紓困解難二十二條措施》《關于統籌推進“五比五曬”司法服務的通知》,助力企業綠色發展。

  部門聯動聚合力 

  凝聚各部門優勢力量,齊抓共管筑平安。一是發揮司法行政與公、檢、法及其他部門的力量,從民政救濟、多方列管、教育幫扶、典型樹立等方面,構建社區矯正與安置幫教新格局,確保不發生脫漏管、重新犯罪;二是在當地黨委和政府指導下,借助鄉(鎮)、村干部、派出所民警等力量,促進矛盾糾紛“快、準、狠”解決;三是完善種子產業鏈+法律服務,聯合縣法院、種業園區成立種業法律服務中心,為種業經營各環節提供法律咨詢、合同制作及審查、人民調解、公證等法律服務。目前,提供種業法律咨詢36人次,參與種子生產合同制定及審查5份、種業糾紛調解3起,種業證據保全公證1起。

  

掃一掃在手機上查看當前頁面

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