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報告

日期:2024-03-06 10:56 來源:建寧縣政府
| | | |

  ——在建寧縣第十八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上

  建寧縣人民政府縣長  伍小蘭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建寧縣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政府工作,請予審議,并請縣政協各位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2023年工作回顧

  2023年,縣政府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二十大精神,扎實開展主題教育,全面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縣委工作要求,認真實施“深學爭優、敢為爭先、實干爭效”行動,大力開展“抓重大項目,促高質量發展”工作,全縣經濟社會保持良好發展勢頭。預計全年完成地區生產總值163億元,增長1.5%;農林牧漁業總產值42億元,增長5%;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0.2%;第三產業增加值47億元,增長0.1%;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3.44億元,增長3.5%;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2.93億元,增長3%;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558元,增長3%;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552元,增長7.5%。

  一年來,我們千方百計穩增長,發展勢頭更加強勁

  特色農業穩中向優。進一步擦亮國家級雜交水稻制種第一縣品牌,現代農業產業園被認定為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先正達集團(中國)水稻種子供應鏈創新中心建成投用,擁有全球最先進的水稻種子加工生產線。建設高標準農田2.85萬畝,落實雜交水稻制種面積15.7萬畝、產量3650萬公斤,新增自主知識產權品種15個?!敖▽幬遄印眳^域公用品牌更加響亮,全產業鏈實現產值105億元,2個產品獲中國綠色食品博覽會金獎,“建寧通心白蓮”入選全國地理標志助力鄉村振興典型案例,溪口鎮(黃花梨)獲評首批國家農業產業強鎮,新增6家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3個省著名農業品牌。被列入全省林業站綜合改革試點縣,制發林票5130萬元,核發碳票1.08萬噸。躋身全省煙葉種植核心縣,全年煙農售煙收入2億元,戶均達13.4萬元,稅收4990萬元,均創歷史新高。實施現代竹業重點縣、筍竹精深加工項目,生產筍制品10.4萬噸,達全市份額61%,筍竹總產值實現12.5億元。

  工業經濟穩中提質。以“三有”為目標,加快推進經濟開發區標準化建設,實施重點支撐項目36個,完成投資10.5億元,成功創建省級綠色工業園區;全力打造糧食加工、綠色食品和機械制造三大產業園,鐃山紙業并購重組穩步推進,企業生產正常穩定,今年稅收達1440萬元,是去年的5.6倍;明一國際3款高端配方奶粉通過新國標注冊審批,獲評“2022年度嬰幼兒配方乳粉質量大賽金獎”“2022年度液體乳質量大賽金獎”;閩江源綠田、億海食品等遷建新建項目有序推進,鋮盛通用、奧晟科技等10個重點工業企業竣工投產,今年經濟開發區企業稅收比去年增長42.8%。全年實施省重點工業技改項目13個、總投資21.21億元,云杉紡織獲得省重點技改資金激勵255萬元,同越管件、源容生物等2家企業新認定為省級“專精特新”企業。全年新培育規上工業企業7家,工業用電量完成2.5億千瓦時,增幅12%,規上工業總產值突破170億元,增幅2.9%。支持建筑業企業資質升級,盛德明建筑公司晉升為一級建筑施工總承包資質企業,建筑業年產值達110億元,實現稅收8100萬元。

  第三產業穩中趨旺。獲評全國“深呼吸生態旅游魅力名縣”“省級全域生態旅游示范區”,閩江源生態旅游區連續三年入選“中國體育旅游精品項目”。實施“三之·五子”生態文化園、謝馬蘇(二期)等文旅精品項目14個,先后舉辦了“花海跑”暨越野馬拉松賽、第八屆為“荷”而來等文旅助消費活動。實施“百宿計劃”三年行動,統籌1500萬元專項扶持資金,今年提升民宿7家,改造民宿9家,新建民宿8家。建成全省垂釣中心,打造垂釣節點27個,舉辦全省郊野垂釣大賽。加快打造建寧(閩贛)國際陸港,完成鐵路專用線、集裝箱裝卸區、海關監管作業場所等建設,是全市唯一集綜合貨運樞紐和多式聯運轉運基地功能的國際陸港。舉辦“全閩樂購·樂購建寧”等促消費活動,帶動消費1000余萬元,全年培育限上商貿企業18家,新增電商企業62家,電商交易額達38.7億元,比增9.2%。舉辦全省農村客貨郵融合發展工作現場推進會,“農村客運+農村物流”模式作為全省唯一入選第四批全國農村物流服務品牌。

  一年來,我們堅定不移抓項目,發展支撐更加穩固

  項目建設高效推進。落實重大項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務機制,實行項目建設全過程介入、全流程跟蹤管理,獲得第三季度全省項目工作正向激勵。18個省市重點項目完成投資30億元,105個縣級以上重點項目完成投資55億元,“抓大促高”重大項目完成投資8億元,中糧·建寧糧食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實現竣工投產。黃家水庫、移動公司生產調度用房等52個項目開工建設,雙創孵化基地、友力特叉車屬具(一期)等57個項目竣工投用。水系連通及水美鄉村試點縣建設通過驗收,項目案例在《人民日報》生態板塊頭條刊發。

  項目招引成果豐碩。舉辦“建寧云招商·投資向未來”網絡短視頻大賽系列活動,開展滬明合作·共享共贏、大展鴻兔開門紅等招商活動18場,累計簽約項目36個,總投資達70億元,先正達、中儲糧等央企落戶建寧,滬明合作·研學旅游大本營等21個重大項目開工建設。在全市率先設立建寧駐上海招商聯絡處,并與上海市企業經營師協會開展委托招商,建成“建寧之窗”農特產品展示館。

  項目接續后勁充足。緊盯國家政策導向和資金投向,建立5大專題項目庫,健全領導掛包、聯動聯審、量化考核三項機制,全年儲備重點項目178個,總投資609億元,其中億元以上項目102個、專項債券項目41個、預算內投資項目35個。發揮“5+1”單位掛鉤幫扶優勢,爭取政策和項目30個。爭取里沙溪水環境綜合治理等中央、省級預算內項目19個,資金1.32億元;爭取高沙洲旅游基礎設施等地方政府專項債券項目7個,資金1.65億元;爭取轉移支付資金13.84億元。成功入庫特別國債項目86個,總投資82.81億元,第一批國債爭取1.19億元,全市排名第5。

  一年來,我們用心用情辦實事,民生福祉更加厚實

  城市功能日趨完善。連續兩年獲評全省棚戶區改造工作績效評價優異縣,河東安置房(一期)成為全縣首個獲評福建省建設工程省級優質工程(閩江杯)項目。實施體育休閑運動設施建設提升等41個為民辦實事項目,完成投資6.18億元;百姓暢音廣場、河塔路改造提升等項目投入使用;新建改造雨水、污水、燃氣管網15公里,治理河道31.8公里。投資5000萬元,改造提升將軍坊片區、新生片區等35個老舊小區,受益群眾達3307戶。打造東山大捷塔、永寧門、山海廊橋等地標性建筑,提升城市品位。實施環金鐃山旅游帶福道建設項目,拓展城市休閑空間。優化設置夜市經營區域,聚集百家攤位,增加城市“煙火氣”。

  鄉村品質顯著提升。連續三年獲評全國鄉村建設評價樣本縣,獲評全國村莊清潔行動先進縣,獲評2023年度全省鄉村振興重點工作激勵縣。革命老區鄉村振興示范區項目列入全國鄉村振興范例庫,閩江源國家濕地公園通過驗收認定。按照“三節點六要素”要求,加快建設鄉村振興六條示范帶,打造風貌管控3.0版示范村莊18個,全年新整治鄉村建筑1500余棟,累計完成7000余棟;實施道路“白改黑”31.1公里,累計完成71.5公里;新改建農村公路29.9公里,累計完成55.7公里。濉溪鎮獲評“中國踐行綠色發展典范鎮”,筆架村入選中國傳統村落名錄,楚尾村、武調村、上坪村獲評省級鄉村振興示范村。上榜全省鄉鎮生活污水治理提升縣,開展生態環境突出問題綜合整治百日攻堅行動,通過檢察機關監督履職,實現部門協同治理。加快推進城鄉供水一體化項目,完成3個集鎮新建管網及水廠改造工程。

  民生事業穩步發展。深化教育綜合改革,“溫馨校園”提質擴面,創新構建四點半學?!?+N”服務機制,入選全省家校社協同育人試點縣名單。二實小原址新建項目投入使用,一中新校區加快建設。高考“雙一流”高校錄取人數同比增長59%;中考成績創近五年最好成績,提升至全市第7名,達到全市中等水平。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縣總醫院卒中中心建成投用,中醫院項目建設穩步推進,9個鄉鎮衛生院全部達到“優質服務基層行”基本標準。水南社區入選全國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區名單,建成溪源鄉區域性養老服務中心,新建長者食堂3個,發放城鄉低保補助2257萬元,基礎養老金最低標準提高7.1%。開展線上線下招聘活動23場,提供就業崗位3000余個。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健全防止返貧和動態幫扶機制,發放小額貸款522萬元,落實產業補助資金228萬元,脫貧村村均增收3萬元、脫貧人口戶均增收1000元以上。

  社會秩序和諧穩定。列入全省應急預案體系建設省級試點單位,提升“安全生產三看三比”“企業安全服務日”等特色做法,深化火災隱患專項整治等工作,安全風險指數排名提升至全市第1名、全省第7名。深化公共法律服務共治中心等“四中心一平臺”建設,探索“無界楓橋”基層治理模式、“一網格雙積分”、“三零”化解邊界糾紛等做法。種業糾紛“三端共治”工作法、訴前解紛工作法分別獲評全省、全市新時代“楓橋式工作法”,楚尾村獲評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18個村獲評省級鄉村治理示范村,中央蘇區反“圍剿”紀念館獲評全省首批紅色法治文化遺存,富強石材獲得首屆“福建慈善獎”表彰。實施“三優三促”行動,完成47個村(社區)提升改造、52個村(社區)功能優化。常態化開展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堅決打擊“盜搶騙”犯罪、電信詐騙等違法犯罪行為,刑事警情下降28.8%,治安警情下降32.8%,社會治安更加安全、和諧、穩定。

  一年來,我們轉變作風提效能,政務服務更加高效

  堅持政治引領。加強政府系統黨的政治建設,扎實開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深化運用“四下基層”制度,深入鄉(鎮)、企業一線開展調查研究,梳理主題教育縣級整改問題15個,解決了一批人民群眾急難愁盼的問題。扎實做好意識形態領域各項工作,嚴格落實耕地保護和糧食安全黨政同責,配合第三輪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以實際行動擁護“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

  堅持依法行政。開展全國守法普法示范縣創建,閩贛邊界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被司法部評為全國模范人民調解委員會,“種子法庭”入選最高人民法院新時代人民法庭建設案例,種業司法服務工作被中央電視臺社會與法頻道專題報道。自覺接受人大法律監督和工作監督、政協民主監督及社會各界監督,辦理落實人大代表建議90件、政協提案89件,辦結率、滿意率分別達100%、98.8%。

  堅持務實擔當。深入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市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舉措,結合“三問三結合”服務企業日活動,解決問題和訴求47個,兌現各類扶持資金3753萬元,減輕稅費負擔1.3億元。獲評福建省引導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試點縣,幫助企業融資5.32億元。嚴格落實過“緊日子”的要求,“三公”經費壓減3.6%,民生支出達80%以上。大力推進“一窗通辦”改革,審批時限壓縮率達91%,全程網辦比例達90%,“兩跑”事項占比達99.9%。

  此外,國防動員、民兵預備役建設水平不斷提升,全民國防教育更加普及,工會、共青團、婦女兒童、紅十字會、退役軍人、殘疾人等各項事業加快發展。水文、氣象、地方志、防震減災、防汛抗旱、外事僑務、人防、民族宗教、統計、融媒體中心建設等工作取得良好成效。

  各位代表,過去一年取得的成績來之不易,這是上級黨委政府正確領導的結果,是縣委帶領全縣人民團結奮斗的結果,是人大依法監督、政協 積極參政議政的結果,是全縣人民奮力拼搏、激情創業的結果。在此,我謹代表縣人民政府,向為我縣經濟社會發展付出辛勤勞動的全縣人民,向給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和有效監督的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離退休老同志、社會各界人士,向為建寧發展作出積極貢獻的省市屬單位、駐軍部隊、武警官兵、公安干警、消防救援隊伍指戰員,向所有關心、支持建寧發展的同志們、朋友們表示衷心的感謝和崇高的敬意!

  需要說明的是,受國內外多重因素交織疊加影響,我縣和其他縣(市、區)一樣,部分指標增速預計低于年初計劃。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自身經濟總量小,產業結構不合理,稅性企業占比較低等現象多年來還沒有得到根本改變;教育、醫療、養老等公共服務水平還有待提升,財政收支平衡壓力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任務依然繁重;政府自身建設還有待加強,等等。我們高度重視這些問題,將在今后工作中采取有力措施加以改進。

  2024年主要工作

  2024年是實施“十四五”規劃深入推進的重要一年,是建設革命老區高質量發展示范區的關鍵之年。我們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不折不扣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牢記“大力發展現代農業”等重要囑托,不斷鞏固拓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成果,奮力譜寫新時代建寧高質量發展新篇章。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5%;農林牧漁業總產值增長4.5%;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6%;固定資產投資增長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5%;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3%;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6%。

  (一)以項目攻堅為核心,著力夯實發展基礎

  攻堅項目建設。保持重點項目攻堅會戰態勢,力爭全年策劃重點項目200個、開工50個、竣工50個以上,完成投資60億元以上,重點推進“三之·五子”生態文化園等45個續建項目、閩江防洪工程(二期)建寧段等12個省重點項目建設,確保閩江源白酒、中儲糧建寧倉儲等項目早投產早達效。扎實項目前期工作,提高已儲備的178個重點領域項目的開工轉化率,爭取35個預算內資金項目和41個地方政府專項債項目列入國家和省市項目“大盤子”。

  攻堅招商引資。圍繞生態文旅康養、機械裝備制造、糧油食品加工、國際陸港等建鏈延鏈補鏈,更好發揮上海市企業經營師協會、上海福建食品商會等機構作用,承接上海、泉州等地產業區域融合項目落地建寧。優化招商項目全生命周期服務,積極對接農特產品銷售項目、天馬綠色生態食品產業園等外資項目,做好海峽兩岸現代農業示范區、農產品加工產業園、“冬夏同在”冰雪游樂園等投資意向項目跟蹤服務。探索實施產業云招商3.0版,充分運用短視頻、產業鏈“白皮書”等形式,擴大產業鏈網絡宣傳面。

  攻堅共建合作。持續深化滬明合作,加快落實農產品加工產業園等18個既定合作事項,與紅麥投資、上海珍滋味等企業進行產銷對接,開設滬明合作品牌授權店、縣鄉村品牌加盟店,推動蓮子、筍制品等各類產品拓寬上海市場。積極對接“5+1”掛鉤幫扶單位,加快推進創建客貨郵融合發展示范縣等30個幫扶具體事項,爭取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核心區等資金項目支持。拓展與中糧集團合作空間,爭取與中糧悅活合作開發天然礦泉水資源,引進一批糧油加工、大豆蛋白、玉米淀粉生產等項目,力爭將建寧打造為中糧集團在閩贛兩省原材料中轉基地。

  (二)以實體經濟為抓手,著力做強產業支撐

  打造特色產業鏈條。加快推進蓮子、雜交水稻種子、水果等三個福建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建設,重點實施建蓮“福九味”優勢特色產業集群項目,做好制種大縣年度方案和項目建設工作,推動“建寧五子”全產業鏈總產值達到115億元。用好“溪源明筍”等區域公用品牌,建設國家筍制品精深加工示范園,延長筍竹產業鏈,推動“以竹代塑”產業發展。突出抓好園區7家機械制造企業、11家食品加工企業增資擴產,力爭經濟開發區實現工業產值70億元,稅收增長28%。建設運營好建寧(閩贛)國際陸港,加快推進國際班列和海鐵聯運,緊推跟進建寧至邵武、鷹潭至建寧鐵路項目。深化實施“百宿計劃”,發展精品民宿50家以上,打造環金鐃山民宿產業集群。加快推進滬明合作·研學旅游大本營建設,整合全縣紅色文旅資源,提升6個研學基地的辦學服務水平,吸引更多師生來我縣開展研學活動。

  打造一批龍頭企業。支持明一打造百億龍頭,策劃實施飼草加工、制罐包裝、物流倉儲等項目,構建“農牧+制造+文旅”三產合一的乳制品全產業鏈體系。加快推進鐃山科技轉型升級,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實施城鄉固體廢棄物資源化利用、2萬噸高檔食品包裝用紙生產線等項目。推動云杉紡織二期廠房建設,新增10萬錠產能、1億元產值。支持富強石材技改升級、更新設備,實施“新型環保建材研發綜合利用”項目,建設花崗巖石板材切割生產線,新增環保粉粒建材生產線。深化與先正達集團(中國)合作,實施好制種核心基地、綜合抗性鑒定平臺等共建項目。推進閩江源綠田“蓮子系列產品產業化”等技改項目,力爭培育高新技術企業、高技術產業企業、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3家以上。

  打造最優營商環境。貫徹落實新時代民營經濟強省戰略,對標“六最”營商環境,加快數據互聯共享,推出更多涉企“一件事”套餐,推廣“告知承諾+容缺后補”辦理方式,推動更多高頻政務服務事項“跨域辦”,大力推進“免證辦”,努力實現政務服務100%“全程網辦”。持續開展“服務企業日”活動,建立健全企業用工、補助申請、用地審批等普適性問題的長效機制,為企業發展排憂難、強信心。用好金融服務實體獎補資金,按照“企業出題,銀行答題”的方式,組織開展政銀企“線上+線下”對接活動,精準輸血、激活實體經濟。完善經濟開發區基礎設施建設,超前抓好“五通一平”,實施道路“白改黑”等18個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全面完成曲灘片區征遷掃尾工作。

  (三)以“千萬工程”為重點,著力發展農業農村

  推動和美鄉村增顏提質。圍繞“打造閩贛邊界樣板縣”目標,打造城鄉風貌示范帶,加快實施風貌管控4.0升級版,同步推進鄉村“五個美麗”建設。打造產業融合示范帶,促進楓元村、楚尾村等首批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試點村、省級鄉村振興示范村、省“一村一品”特色產業示范村,加快一二三產聯動發展。打造文旅康養示范帶,推進環金鐃山旅游帶系列項目建設,培育一批森林康養、職工療休養基地。打造生態水美示范帶,實施安全生態水系等項目,建設一批水美鄉村示范點。打造特色村落提升示范帶,根據現有條件及資源稟賦,對高峰、水尾等23個村莊深挖特色、活化利用。打造跨村聯建示范帶,總結金鐃山聯村農旅融合促增收、均口煙種連作產業示范片等經驗做法,適時因地制宜推廣。

  推動特色農業穩產增產。實施高標準農田改造提升2.2萬畝,力爭落實制種面積16萬畝,實現產量3700萬公斤。支持企業與上海市農科院、福建省農科院等科研院校開展科研育種攻關,力爭10個以上雜交水稻種子自主知識產權新品種通過省級以上審定。實施蓮子良種繁育提升等7個工程,建設1000畝萬元產值標準化良種繁育基地,實現年產量4000噸以上。落實果業“五抓五促”工作法,推廣滬晶、滬曉等滬明合作新品種,穩定水果面積13萬畝。推進金木集團與源華林業1.6萬畝合作山場經營,實施無患子種質資源庫等項目,完成人工林栽培1000畝、林分修復2000畝。

  推動村財村民增收創收。進一步盤活扶貧項目和村集體閑置資產,通過自主經營、租賃運營、合作運營等模式,最大化發揮各類扶貧項目資產效益,牢牢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強化“聯農帶農”激勵機制,加快“制種整村推進”,強力推動實施種業村企合作,力爭村財增收3萬元以上;推廣建蓮“訂單生產”發展模式,與蓮農簽訂建蓮收購協議,穩定蓮子收購價格;探索實施“煙葉+制種+N”發展模式,力爭煙葉種植面積5.11萬畝,煙葉12.06萬擔,煙葉稅突破5000萬元,推動村財、煙農“雙增收”。加快實施林下經濟重點縣項目,擴大鐵皮石斛、多花黃精等林下中草藥種植規模,新增何首烏等林下中藥材5000畝以上。

  (四)以群眾需求為導向,著力增進民生福祉

  提升城鄉宜居水平。實施高沙洲道路基礎設施、湖心島兒童公園等項目,持續抓好棚戶區改造和老舊小區改造,繼續推進綏安里商業街、市政基礎設施補短板等城市品質提升項目。開展生態示范路、美麗公路創建,做好潮南高速前期工作,實施長吉村至均口村道路“白改黑”22.2公里,鞏固提升“四好農村路”國家級示范縣創建成果。全面落實河湖長制和林長制,持續開展養殖業、揚塵等專項整治,做好“中國天然氧吧”復查,推進閩江源綜合治理、中小河流治理、水土流失綜合治理等管水治水重點項目,實施武夷山生物多樣性保護與修復、國家級自然保護地建設等生態增值工程,建設建筑垃圾消納利用、生活垃圾分類等設施,確??諝狻⑺|保持在全省前列。

  提升公共服務水平。加快一中新校區建設,爭取新學年投入使用;積極推進實驗小學教學綜合樓和職業教育實訓基地建設項目,穩妥推進鄉鎮中學撤并工作,著力提高教學資源利用效率;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升教學質量,確保中、高考成績穩中有進。建設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加快城區醫療機構布局調整,推進縣中醫院建設,加快縣總醫院創建二甲醫院。全面推進城鄉供水一體化項目建設,讓更多群眾喝上“放心水”。全面落實城鄉醫保、養老保險制度,強化對殘疾人、困難老人等特殊群體的關愛,推廣政協委員護航留守兒童做法,堅決兜住民生底線。做好新一屆省級文明縣城創建工作,持續推進移風易俗工作,拓展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功能區和各志愿服務隊活動覆蓋面。加快博物館、民俗館、游泳館等場館建設,精心備戰第十八屆省運動會,爭取承辦全省青少年錦標賽等賽事活動。

  提升社會治理水平。推進常態化掃黑除惡斗爭,依法嚴懲電信網絡詐騙等群眾反映強烈的各類違法犯罪活動,加強預防未成年人違法犯罪工作。開展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優化幸福啟航社會治理服務中心功能,提升“無界楓橋”工作機制,打造數字建寧暨基層社會治理現代化平臺。持續落實好“安全生產三看三比”“食品安全兩個責任”等工作機制,實施基層應急體系和防災減災綜合能力提升建設項目,逐步完善全縣應急預案體系建設,提升本質安全水平。深化國防動員體制改革,做好軍民融合、退役軍人服務保障和人防等工作,創建新一輪國家級“雙擁模范縣”。繼續做好第五次全國經濟普查,全面掌握第二、三產業發展情況。依法加強民族宗教事務管理,支持工會、共青團、婦聯、科協、文聯、殘聯、紅十字會等群團組織更好發揮作用。

  (五)以人民滿意為目標,著力加強自身建設

  強化政治建設。堅持把黨的全面領導貫穿政府工作各領域全過程,學深悟透篤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認真總結運用鞏固拓展主題教育成果,以實際成效擁護“兩個確立”、做到“兩個維護”。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大力傳承弘揚“馬上就辦、真抓實干”等優良作風,推動深化運用“四下基層”常態長效,堅決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全面落實黨中央關于大興調查研究的部署要求,用心用情幫助群眾解決實際困難問題,精心實施東山生態福道等為民辦實事項目,提升人民群眾的“幸福指數”。

  強化法治建設。持續推進“八五”普法,爭創“全國守法普法示范縣”。抓好行政執法、政法執法等平臺終端建設和應用,補齊鄉(鎮)行政執法和法治建設短板。堅持耕地保護和糧食安全黨政同責,抓好違法用地圖斑整改、拋荒撂荒地整治、生態環境保護等執法工作。嚴格執行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決議決定,高質量辦好人大代表建議、政協委員提案,積極回應社情民意信息件,依法接受人大監督,自覺接受政協監督,主動接受社會和輿論監督,確保行政權力的制度化、公開化、透明化。

  強化廉政建設。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切實樹立節儉意識和過“緊日子”的思想,全力做好“三?!惫ぷ?,嚴控“三公”經費,大幅壓減非剛性非重點支出、低效無效支出、超標準支出。健全議事制度和決策機制,堅持重大問題和較大額資金使用集體研究,繼續完善專項采購、專款專用等各類工作制度。嚴格落實黨風廉政建設“一崗雙責”,健全廉政風險防控機制,緊盯123個廉政風險點,不斷提高一體推進“三不腐”能力和水平。抓嚴抓實審計監督,強化政策跟蹤、經濟責任、政府投資、民生工程等重點領域審計,科學合理使用財政資金。

  各位代表,奮斗成就夢想,實干創造未來。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在縣委的堅強領導下,凝心聚力、開拓進取,為奮力譜寫新時代建寧高質量發展新篇章團結奮斗!

掃一掃在手機上查看當前頁面

相關鏈接: